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年-1882年),從小就對表姐艾瑪·韋奇伍德(Emma Wedgewood)情有獨鍾。
艾瑪是達爾文舅舅的女兒,也是著名陶器設計家和製造者喬賽亞·韋奇伍德的孫女。 她長得非常漂亮,而且聰明伶俐,非常有學識和教養。艾瑪比達爾文大9個月。
達爾文將觀察finch(雀科)的嘴和蚯蚓那種超人的耐力與嚴謹的態度發揮在他的終身大事上。 達爾文利用自己研究的科學方法,在和艾瑪成為連理之前,將結婚的優點和缺點分別在19頁羊皮紙上詳細列舉出贊成和反對結婚的數個理由,然後與身為醫生和金融家的父親羅伯特逐條進行討論,理性權衡結婚的得失。
在『不結婚』一欄下方,達爾文列舉出了如下:
可以自由前往任何喜歡去的地方;可以前往俱樂部與聰明男人交談;不用被迫去訪問親屬,不必耽于瑣事。並且,「不安與責任。如果生了很多孩子的話,一人要給一片麵包,買書的錢也將變少」等。
在「不結婚的缺點」的項目上,達爾文列舉出了如下:「一想到那種一個人整天生活在煙霧繚繞、骯髒的倫敦房子裏的生活,我無法忍受」,「 想像一下,與溫柔賢惠的妻子坐在沙發上,烤著溫暖的火爐、讀書或者聽音樂,是多麼愜意。 」「永遠的伴侶,年紀大了有老婆作伴總比一隻老狗好」。
愛的恩惠和對孤獨的恐怖讓達爾文迷惑了。最後,達爾文終於說服了自己,在1839年1月與從小青梅竹馬的表姐喜結連理。根據各種的記錄,一對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恩愛佳偶。
但神經科學作家Jonah Lehrer說“the kind of list that Darwin made was completely useless,” (達爾文的結婚得失明細根本毫無用處)
人們常常把自己視為理性的動物,分析、權衡得失後再做決策,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落在行動上的準則和步骤。
達爾文也企圖以理性來衡量婚姻的得與失,但不及左右戀愛感情,被暱稱為愛的荷爾蒙的化合物--催產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大腦會產生的一種天然化學物--催產素,它會在人體受到許多不同刺激時在大腦產生,包括性交、哺乳等,並且在使我們產生社交聯結,包括性交伴侶、親子聯結時,伴演重要角色。
在我們的腦袋瓜裡,專司理性的是前額葉細胞主宰我們的理性行為其實只佔小部分,且要到20歲才完全成熟。
Jonah Lehrer說“大腦的理性部分只能在同一時間處理7件訊息 ” , “當接受的訊息越來越多時,它就像一台舊電腦試圖run Vista一樣吃力 。“大腦的理性部分根本沒有足夠的配備處理決定終身大事這種複雜且意義深遠的決策。”
我們如何選擇什麼時候該是結婚成家的時刻?
說到浪漫決策,神經學家告訴我們愛情是盲目的,該來緣分,大腦的理性部分就會自動失靈。
另外,哈佛大學曾經針對消費者的購買決定做研究,發現決定未來的、或長期的行為,像長期儲蓄,和此刻是否要買巧克力點心這類的即時決定,是兩個迥然相異的運作方式。
愈來愈多類似的研究,以核磁共振儀(MRI)等機器,掃描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做觀察。其出發點,就是要瞭解人腦內的神經運作。
人腦決策是黑箱作業,腦神經經濟學便試圖解開這個黑箱作業。
人們認為大腦是理性的,但現在研究發現,從大腦的情緒中心到理性中心,神經迴路是條康莊大道,反之從理性中心到情緒中心卻只是條小路,結構上明顯不同。
也就是說,因為有這條「康莊大道」,情緒中心很容易迅速接管理性中心。所以,我們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理性,憑藉著數字、理性思惟來決定,而是有許多「非理性」的運作在其中。
科學家發明性愛晶片將可刺激性慾及爽感
輝瑞藥廠(Pfizer)生產的壯陽藥威而鋼(Viagra)自一九九八年面世以來,幫助過無數「不舉」男士重振雄風,但再過多十年後,「威而鋼」可能要面對強大競爭和威脅,因為一批科學家現正研究一種電子「性愛晶片」,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刺激腦袋內控制性愛歡愉的部位,從而令他們克服性障礙。
科學家將研究焦點鎖定眼睛正後方,與進食或性愛所產生之歡愉感有關的「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區域。
同時,有研究表明,賭博行為與(orbitofrontal cortex, OFC)也有著緊密的聯繫。
OFC可以被看作情感中心,處理來自其他邊緣系統的情感信息,OFC患者通常被認為缺乏控制能力,衝動,不計後果,不負責任,缺乏洞察力,缺乏靈活性。
例如態度惡劣、性慾旺盛、缺乏社會性對話、嗜賭、酒精中毒、吸煙過量、藥物過量、缺乏共鳴調和能力等。
牛津大學學者克林格巴赫(Morten Kringelbach)在《自然神經科學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發表報告指,「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區域可成為幫助無法從這些活動得到樂趣患者的「新刺激目標」。將晶片植入腦部刺激此區域,會產生「將糕點吞下肚」般的歡愉感。
克林格巴赫同僚阿濟茲預估,具重大突破意義的「性晶片」可望在10年內問世。他說,數年前有科學家將類似的金屬線裝置移植到一名性慾低的女患者大腦,讓她的性生活變得活躍,後因她不喜歡如此劇烈改變而將裝置移除。
阿濟茲指,現行技術用金屬線連結心臟節律器和大腦,部分患者會出血,而新技術可自行供電,用手握傳輸器控制的微電腦晶片,最快2015年就可造福世人。
The Involvement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the Experience of Regret
Facing the consequence of a decision we made can trigger emotions like satisfaction, relief, or regret, which reflect our assessment of what was gained as compared to what would have been gained by making a different decision.
These emotions are mediated by a cognitive process known as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By manipulating a simple gambling task, we characterized a subject's choices in terms of their anticipated and actual emotional impact.
Normal subjects reported emotional responses consistent with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they chose to minimize future regret and learned from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Patients with orbitofrontal cortical lesions, however, did not report regret or anticipat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has a fundamental role in mediating the experience of regret.
世上沒有後悔藥 原來人腦有個後悔神經區
人類經常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感到後悔。科學現在家確定了調節悔恨情緒的大腦區域:前額腦區底部。
據英國《自然神經學》雜誌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認知學研究所的喬治.寇里切利和同事們設計了一個功能性核磁共振試驗,以監視人們做決定的過程和事後的感覺。
研究小組向志願者提供了兩個選擇,其中一個風險較大,但可能獲得的回報也大。在做出決定後,志願者被告知其決定的結果。
研究人員還會告訴他們,如果做出不同的選擇結果會怎樣。在得知自己放棄的另一個方案更好後,志願者的前額腦區底部活動明顯增加,且活動量與後悔的程度有關。
當參與者被指定一個方案,因此他覺得自己對結果沒有控制權時,研究人員就觀察不到這種腦部活動。這表明,除了後悔情緒外,個人的責任感也有助於調節前額腦區底部的活動。
這一試驗證實了此前的研究結果:前額腦區底部受到損傷的病人不會後悔,因此也不會為避免後悔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科學現在家確定了調節悔恨情緒的大腦區域:「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
Complete Work of Charles Darwin Online
The Science of When to Get Married
The brain is the mind is the brain.
大腦內為數約一千億個的神經細胞,沒有一個獨立擁有感覺或思考的能力,但它們匯聚在一起,就能產生知覺。
受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影響,研究心靈本質的人在四百年的時間內都認為,心靈和肉體是有關連的,但兩者是分開的。
在這個往往稱為「二元論」或靈肉問題的模型中,心靈是「無形」的,並不存在於身體任何部位。
今天,神經科學家正在尋找充足的證據,證明一個佛洛伊德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在玩弄的概念,那就是:把心靈和腦分開是不合理的。
曾獲諾貝爾獎的精神病學家兼神經科學家坎德爾在一九九八年更直言:「精神上的一切程序,即使是心理學上最複雜的程序,都源自腦的操作。」
心腦相連難分離
神經科學家認定,心靈由數以十億計的細胞形成。這些細胞互相連接,但每一個都不比阿米巴變形蟲聰明。
但對有些人來說,人類的心靈可以由如此笨的東西匯聚形成,實在駭人聽聞。
很多人對於情緒、痛苦、性感覺或宗教信仰可以是腦功能的產物,都表示詫異。
這些產物是受到一種想法推延的,那種想法就是如此豐富的體驗被還原成物理或化學碎片。
他們或者會擔心,科學上的解釋有可能誘使人們進入一種道德惰怠的狀態,讓他們一旦遇到人為的挫敗,就有預先準備好的藉口:「是我的腦迫使我這麼做的。」我們的腦的確迫使我們那樣做,但有意義的生活和道德抉擇,也可以是「腦迫使我這麼做」的結果。
哲學家丹尼特二○○八年較早時為美國生物倫理委員會撰文時指出,建立精神生活生物學的知識,或會改善我們的決策,甚至是道德上的決策。而這也可以加強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機會。
你的心、肺、腎和消化管道,是讓你活著的東西,但你的腦才是你活著的地方!
腦負責你所關心的大部分事物(語言、創意、想像力、同情和道德觀),也是你一切感覺的存放處。
在研究人類這些複雜體驗的生物學基礎方面的努力,已帶來一個相對新穎的學科:認知神經科學。它近期已迅速擴大成一個領域,這或多或少要拜神經成像技術數十年來取得的進展所賜,我們由此可以看到腦運作的狀態。就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耶格爾說:「我們現在看著心靈不知所措了!」
科學證據顯示,愛的確是盲目的:愛情會關閉大腦的理性區域和扁桃核的活動。在熱戀的情況下,大腦負責判斷和產生恐懼的中樞就會開小差。愛還會關閉內化或維持一種精神理論所需的中樞以至於愛人不再區分你我。
艾瑪是達爾文舅舅的女兒,也是著名陶器設計家和製造者喬賽亞·韋奇伍德的孫女。 她長得非常漂亮,而且聰明伶俐,非常有學識和教養。艾瑪比達爾文大9個月。
達爾文將觀察finch(雀科)的嘴和蚯蚓那種超人的耐力與嚴謹的態度發揮在他的終身大事上。 達爾文利用自己研究的科學方法,在和艾瑪成為連理之前,將結婚的優點和缺點分別在19頁羊皮紙上詳細列舉出贊成和反對結婚的數個理由,然後與身為醫生和金融家的父親羅伯特逐條進行討論,理性權衡結婚的得失。
在『不結婚』一欄下方,達爾文列舉出了如下:
可以自由前往任何喜歡去的地方;可以前往俱樂部與聰明男人交談;不用被迫去訪問親屬,不必耽于瑣事。並且,「不安與責任。如果生了很多孩子的話,一人要給一片麵包,買書的錢也將變少」等。
在「不結婚的缺點」的項目上,達爾文列舉出了如下:「一想到那種一個人整天生活在煙霧繚繞、骯髒的倫敦房子裏的生活,我無法忍受」,「 想像一下,與溫柔賢惠的妻子坐在沙發上,烤著溫暖的火爐、讀書或者聽音樂,是多麼愜意。 」「永遠的伴侶,年紀大了有老婆作伴總比一隻老狗好」。
愛的恩惠和對孤獨的恐怖讓達爾文迷惑了。最後,達爾文終於說服了自己,在1839年1月與從小青梅竹馬的表姐喜結連理。根據各種的記錄,一對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恩愛佳偶。
但神經科學作家Jonah Lehrer說“the kind of list that Darwin made was completely useless,” (達爾文的結婚得失明細根本毫無用處)
人們常常把自己視為理性的動物,分析、權衡得失後再做決策,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落在行動上的準則和步骤。
達爾文也企圖以理性來衡量婚姻的得與失,但不及左右戀愛感情,被暱稱為愛的荷爾蒙的化合物--催產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大腦會產生的一種天然化學物--催產素,它會在人體受到許多不同刺激時在大腦產生,包括性交、哺乳等,並且在使我們產生社交聯結,包括性交伴侶、親子聯結時,伴演重要角色。
在我們的腦袋瓜裡,專司理性的是前額葉細胞主宰我們的理性行為其實只佔小部分,且要到20歲才完全成熟。
Jonah Lehrer說“大腦的理性部分只能在同一時間處理7件訊息 ” , “當接受的訊息越來越多時,它就像一台舊電腦試圖run Vista一樣吃力 。“大腦的理性部分根本沒有足夠的配備處理決定終身大事這種複雜且意義深遠的決策。”
我們如何選擇什麼時候該是結婚成家的時刻?
說到浪漫決策,神經學家告訴我們愛情是盲目的,該來緣分,大腦的理性部分就會自動失靈。
另外,哈佛大學曾經針對消費者的購買決定做研究,發現決定未來的、或長期的行為,像長期儲蓄,和此刻是否要買巧克力點心這類的即時決定,是兩個迥然相異的運作方式。
愈來愈多類似的研究,以核磁共振儀(MRI)等機器,掃描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做觀察。其出發點,就是要瞭解人腦內的神經運作。
人腦決策是黑箱作業,腦神經經濟學便試圖解開這個黑箱作業。
人們認為大腦是理性的,但現在研究發現,從大腦的情緒中心到理性中心,神經迴路是條康莊大道,反之從理性中心到情緒中心卻只是條小路,結構上明顯不同。
也就是說,因為有這條「康莊大道」,情緒中心很容易迅速接管理性中心。所以,我們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理性,憑藉著數字、理性思惟來決定,而是有許多「非理性」的運作在其中。
科學家發明性愛晶片將可刺激性慾及爽感
輝瑞藥廠(Pfizer)生產的壯陽藥威而鋼(Viagra)自一九九八年面世以來,幫助過無數「不舉」男士重振雄風,但再過多十年後,「威而鋼」可能要面對強大競爭和威脅,因為一批科學家現正研究一種電子「性愛晶片」,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刺激腦袋內控制性愛歡愉的部位,從而令他們克服性障礙。
科學家將研究焦點鎖定眼睛正後方,與進食或性愛所產生之歡愉感有關的「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區域。
同時,有研究表明,賭博行為與(orbitofrontal cortex, OFC)也有著緊密的聯繫。
OFC可以被看作情感中心,處理來自其他邊緣系統的情感信息,OFC患者通常被認為缺乏控制能力,衝動,不計後果,不負責任,缺乏洞察力,缺乏靈活性。
例如態度惡劣、性慾旺盛、缺乏社會性對話、嗜賭、酒精中毒、吸煙過量、藥物過量、缺乏共鳴調和能力等。
牛津大學學者克林格巴赫(Morten Kringelbach)在《自然神經科學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發表報告指,「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區域可成為幫助無法從這些活動得到樂趣患者的「新刺激目標」。將晶片植入腦部刺激此區域,會產生「將糕點吞下肚」般的歡愉感。
克林格巴赫同僚阿濟茲預估,具重大突破意義的「性晶片」可望在10年內問世。他說,數年前有科學家將類似的金屬線裝置移植到一名性慾低的女患者大腦,讓她的性生活變得活躍,後因她不喜歡如此劇烈改變而將裝置移除。
阿濟茲指,現行技術用金屬線連結心臟節律器和大腦,部分患者會出血,而新技術可自行供電,用手握傳輸器控制的微電腦晶片,最快2015年就可造福世人。
The Involvement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the Experience of Regret
Facing the consequence of a decision we made can trigger emotions like satisfaction, relief, or regret, which reflect our assessment of what was gained as compared to what would have been gained by making a different decision.
These emotions are mediated by a cognitive process known as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By manipulating a simple gambling task, we characterized a subject's choices in terms of their anticipated and actual emotional impact.
Normal subjects reported emotional responses consistent with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they chose to minimize future regret and learned from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Patients with orbitofrontal cortical lesions, however, did not report regret or anticipat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has a fundamental role in mediating the experience of regret.
世上沒有後悔藥 原來人腦有個後悔神經區
人類經常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感到後悔。科學現在家確定了調節悔恨情緒的大腦區域:前額腦區底部。
據英國《自然神經學》雜誌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認知學研究所的喬治.寇里切利和同事們設計了一個功能性核磁共振試驗,以監視人們做決定的過程和事後的感覺。
研究小組向志願者提供了兩個選擇,其中一個風險較大,但可能獲得的回報也大。在做出決定後,志願者被告知其決定的結果。
研究人員還會告訴他們,如果做出不同的選擇結果會怎樣。在得知自己放棄的另一個方案更好後,志願者的前額腦區底部活動明顯增加,且活動量與後悔的程度有關。
當參與者被指定一個方案,因此他覺得自己對結果沒有控制權時,研究人員就觀察不到這種腦部活動。這表明,除了後悔情緒外,個人的責任感也有助於調節前額腦區底部的活動。
這一試驗證實了此前的研究結果:前額腦區底部受到損傷的病人不會後悔,因此也不會為避免後悔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科學現在家確定了調節悔恨情緒的大腦區域:「前額腦區底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
Complete Work of Charles Darwin Online
The Science of When to Get Married
The brain is the mind is the brain.
大腦內為數約一千億個的神經細胞,沒有一個獨立擁有感覺或思考的能力,但它們匯聚在一起,就能產生知覺。
受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影響,研究心靈本質的人在四百年的時間內都認為,心靈和肉體是有關連的,但兩者是分開的。
在這個往往稱為「二元論」或靈肉問題的模型中,心靈是「無形」的,並不存在於身體任何部位。
今天,神經科學家正在尋找充足的證據,證明一個佛洛伊德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在玩弄的概念,那就是:把心靈和腦分開是不合理的。
曾獲諾貝爾獎的精神病學家兼神經科學家坎德爾在一九九八年更直言:「精神上的一切程序,即使是心理學上最複雜的程序,都源自腦的操作。」
心腦相連難分離
神經科學家認定,心靈由數以十億計的細胞形成。這些細胞互相連接,但每一個都不比阿米巴變形蟲聰明。
但對有些人來說,人類的心靈可以由如此笨的東西匯聚形成,實在駭人聽聞。
很多人對於情緒、痛苦、性感覺或宗教信仰可以是腦功能的產物,都表示詫異。
這些產物是受到一種想法推延的,那種想法就是如此豐富的體驗被還原成物理或化學碎片。
他們或者會擔心,科學上的解釋有可能誘使人們進入一種道德惰怠的狀態,讓他們一旦遇到人為的挫敗,就有預先準備好的藉口:「是我的腦迫使我這麼做的。」我們的腦的確迫使我們那樣做,但有意義的生活和道德抉擇,也可以是「腦迫使我這麼做」的結果。
哲學家丹尼特二○○八年較早時為美國生物倫理委員會撰文時指出,建立精神生活生物學的知識,或會改善我們的決策,甚至是道德上的決策。而這也可以加強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機會。
你的心、肺、腎和消化管道,是讓你活著的東西,但你的腦才是你活著的地方!
腦負責你所關心的大部分事物(語言、創意、想像力、同情和道德觀),也是你一切感覺的存放處。
在研究人類這些複雜體驗的生物學基礎方面的努力,已帶來一個相對新穎的學科:認知神經科學。它近期已迅速擴大成一個領域,這或多或少要拜神經成像技術數十年來取得的進展所賜,我們由此可以看到腦運作的狀態。就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耶格爾說:「我們現在看著心靈不知所措了!」
科學證據顯示,愛的確是盲目的:愛情會關閉大腦的理性區域和扁桃核的活動。在熱戀的情況下,大腦負責判斷和產生恐懼的中樞就會開小差。愛還會關閉內化或維持一種精神理論所需的中樞以至於愛人不再區分你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