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法國分裂成維西政府與自由法國,當時的電影是否扮演了政治宣導的媒介 ?
法國唯一一次向希特勒投降發生在1940年6月22日。
投降造成了法國國內的分裂,國內另立傀儡政府維希政權。
維希政府由納粹德國扶植成立,設在法國南部城市維希,名義上統治整個法國,實際上卻允許納粹德國在佔領區內任意橫行。
維希政府由法國一戰英雄貝當元帥出任政府元首,推行賣國政策。
1940年 6月德國侵占巴黎後,以貝當(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為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 (Vichy),故名。
正式國號為法蘭西國 ,統治大約五分之三的法國領土。
二戰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任副總理 ,要脅總理阿爾貝·勒布倫 (Albert Lebrun,1871年-1950年)讓位給他,向德國投降。
隨後在維希舉行國會投票,利用他的崇高威望,使國會選舉他為元首 ,改國號 ,實行法西斯獨裁。 國會成為諮詢機構。
當時除英國之外的國家都承認維琪政府為代表法國的政府。
在1944年盟軍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希格馬林根 ,次年垮台。
不少的維希政府官員與成員在戰後都受到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
貝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法軍總司令,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1918年升任法國元帥。
但他向德國投降,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戰後被判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被囚禁在大西洋中Île d'Yeu島的一個要塞中直到1951年病故。
自由法國
1940年6月德國侵略軍未發一彈就佔領了“不設防城市”巴黎,法國陷入一片恐慌。
法國總統雷諾把老態龍鍾的亨利貝當元帥調回國內,組成傀儡政府,也就是維希政權,他聲稱與德國合作是保護法國人民的唯一方法。
在維希法國向 納粹德國 投降時,戴高樂逃亡至英國 ,於6月18日透過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BBC),發表《 告法國人民書 》的演說,號召法國人民不要放棄希望,“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 ,這標誌了「 自由法國 」( France libre )運動的開始。
1944年 7月 ,法國被盟軍光復,自由法國政府解除任務並解散,由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取代。
Casablanca
投降造成了法國國內的分裂,國內另立傀儡政府維希政權。
維希政府由納粹德國扶植成立,設在法國南部城市維希,名義上統治整個法國,實際上卻允許納粹德國在佔領區內任意橫行。
維希政府由法國一戰英雄貝當元帥出任政府元首,推行賣國政策。
1940年 6月德國侵占巴黎後,以貝當(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為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 (Vichy),故名。
正式國號為法蘭西國 ,統治大約五分之三的法國領土。
二戰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任副總理 ,要脅總理阿爾貝·勒布倫 (Albert Lebrun,1871年-1950年)讓位給他,向德國投降。
隨後在維希舉行國會投票,利用他的崇高威望,使國會選舉他為元首 ,改國號 ,實行法西斯獨裁。 國會成為諮詢機構。
當時除英國之外的國家都承認維琪政府為代表法國的政府。
在1944年盟軍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希格馬林根 ,次年垮台。
不少的維希政府官員與成員在戰後都受到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
貝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法軍總司令,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1918年升任法國元帥。
但他向德國投降,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戰後被判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被囚禁在大西洋中Île d'Yeu島的一個要塞中直到1951年病故。
自由法國
1940年6月德國侵略軍未發一彈就佔領了“不設防城市”巴黎,法國陷入一片恐慌。
法國總統雷諾把老態龍鍾的亨利貝當元帥調回國內,組成傀儡政府,也就是維希政權,他聲稱與德國合作是保護法國人民的唯一方法。
在維希法國向 納粹德國 投降時,戴高樂逃亡至英國 ,於6月18日透過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BBC),發表《 告法國人民書 》的演說,號召法國人民不要放棄希望,“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 ,這標誌了「 自由法國 」( France libre )運動的開始。
1944年 7月 ,法國被盟軍光復,自由法國政府解除任務並解散,由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取代。
Casablanca
『 北非諜影』Casablanca背景設置在二戰中受維希法國控制的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 。
本片是根據Murray Burnett和Joan Alison尚未完成的Everybody Comes to Rick's 改編。
故事開始時已是二戰期間,玩世不恭的美國人Rick Blaine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名為「Rick美式Cafe」的酒吧 ,而且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
「Rick」廣受歡迎,顧客不只有納粹黨與維希法國的人員,更是歐洲 難民最常去的地方。
Rick忍著內心的痛苦,目送情人與他人遠去的一段成為愛情電影的經典。
1942年11月8日,盟軍在北非登陸 ,當時在維希法軍佔領下的塞內家爾等西非國家紛紛陣前倒下戴高樂的自由法國。
火炬行動是美英軍進攻法屬北非戰役的代號。而卡薩布蘭卡就是巴頓將軍麾下的美國部隊進攻摩洛哥的第一站。
『 北非諜影』就在火炬行動數週後公開放映。該片被公認是史上十大名片之一,被認為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實際上更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電影,讓觀眾認清維希法國是全法國的敵人。
直至今日成為摩洛哥的首善之都的卡薩布蘭卡,城市中的高級大飯店還保留了電影中的氣氛,成為吸引觀光客尋訪電影遺跡的熱門景點,『 北非諜影』意外成了前來推銷摩洛哥觀光的PR電影。
To have and have not
另一部同為Humphrey Bogart主演的電影《To have and have not》於巴黎被解放後的 1944年10月上映。
本片的風格近似《北非諜影》Casablanca, 改編自海明威的小說,同樣是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但這次是法國被德國占領,而不是法國占領卡薩布蘭卡。
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納粹佔領時的馬蒂尼島,Bogart飾演一艘專門接待遊客海釣的遊艇美國人船主,本來生活優悠,不在乎法國由誰當政,後來親眼目睹魁儡政權維希法國卑劣囂張的行徑,遂改變主意援助法國地下主織逃亡美國。
海明威小說的情節原本是描述反抗當時做為美國「傀儡政権」的古巴政府,電影巧妙地將人時地物轉換成法國地下組織反抗德國占領下的法國 傀儡政府維琪法國。
世界大戰爭結束後,和平降臨法國的土地。戰前曾協助過納粹組織者遭到審判,與德國人交往的婦女以理光頭作為懲罰。
(本片政治宣導功能 : 維希法國不具法國合法政權)
The Train
故事時代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眼看大勢已去,深黯藝術無價的德國指揮官Colonel Franz von Waldheim向希特勒說服這些被希特勒視為「頹廢藝術」(註)的畫作尚有「金錢上的價值」乃下令將一批法國名畫從博物館搬回德國去。
(事實上,電影要傳達的意念 : 這些可能被希特勒付之一炬的「頹廢藝術」,其實它的藝術價值比金錢價值多更多。)
然而負責駕駛這列火車的司機在嚴密監視下,仍跟法國鐵路局人員及地下游擊隊配合行動,用魚目混珠及瞞騙等種種方式跟德軍鬥智,力保國寶不致流出國境之外。
最後一幕是點睛之筆。
Burt Lancaster扮演的火車司機Paul Labiche,在擊斃德軍上校後,冷眼看了看那些散放在地上的標有高更、雷諾瓦、梵谷、馬內、米羅、塞尚、竇加等藝術巨匠名字的木頭箱子,然後轉身離去。
「We won’t waste lives on paintings ; Don’t you have copies of them?」
地下游擊隊原先不樂意配合,但最後還是為畫捐軀了。
(註)頹廢藝術,或墮落藝術,是納粹德國對不符合其思想意識形態的各類藝術的稱謂。 這些「頹廢」藝術品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現代派藝術作品。 他們大多被戴上猶太主義或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帽子而遭到當局的抵制和封殺。 封殺的手段包括將創作者解職,嚴禁其展覽和出售作品,某些情況下甚至嚴禁其從事創作。納粹時代,希特勒的個人審美取向成了指導一個國家全部藝術領域發展的法令界律。
Is Paris burning
《巴黎戰火》Is Paris burning 於1966年拍攝,本片講述1944年,二戰的優勢已經轉移到盟軍這邊,希特勒為了守住巴黎這最後的屏障,派一名將軍去巴黎督戰,並搜捕地下游擊隊,並企圖在盟軍收復巴黎之前炸掉、燒毀整個巴黎。
本片與The Train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描寫巴黎的德國占領軍司令官違背希特勒炸毀巴黎的命令,暗地裡與盟軍合作,被視為等同文化遺產真蹟的巴黎得以逃過成為焦土的大劫難。
然而,被盟軍無差別轟炸下,柏林「博物館島」藝術品遭受嚴重破壞;日本城市化為灰燼 。
延伸聯想:平平是古蹟,大小漢哪耶差哈濟?
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古蹟--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4000年前已有完善的上下水道工程,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古蹟,但因管理不嚴,許多被挖掘出來的古蹟被鄰近居民擅自帶回家當建材使用。
根據當地導遊的說法,這些將古蹟帶回將當建材的居民大多是巴基斯坦的窮困農民,因此有關單位對於為了要回古蹟而去損毀建築物也有所顧慮。
另,美國入侵伊拉克,傳出戰爭記者趁混侵入巴格達博物館想要竊取具歷史價值的高價古蹟而被捕的新聞。
任何一個時代,總不乏想要趁烽火亂劫瑰寶的精明傢伙。
It's the White man's war. Me, I refuse to go.
躲起來拒絕參戰的兒子因為父親被白人要脅,不得不出面被送到法國去作戰。
First the White men wanted our sons, now our rice.
村裡年邁的父執輩怨嘆白人又要兒子又要米。
被譽為「非洲電影之父」的塞內加爾電影工作者桑貝納(Ousamane Sembene)對於黑色民族在過去二、三百年來在白色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的歷史經驗,做了有系統的探討。
電影天神《Emitai》是他1971年的作品,講白色殖民者,摧殘壓榨農村的情形,劇情陳述,冷靜平淡,卻道盡強勢國家欺凌弱勢國家的本質。
隨著法國政權一分為二,法屬非洲也無法逃過波及。塞內加爾原先被維希法國所控制,戴高樂親自率領一支剛成立的「自由法國」部隊和英軍組成聯軍,在今天塞內加爾的達卡爾港登陸,進攻維希政府統治下的塞內加爾。
隨著法國政權一分為二,法屬非洲也無法逃過波及。塞內加爾原先被維希法國所控制,戴高樂親自率領一支剛成立的「自由法國」部隊和英軍組成聯軍,在今天塞內加爾的達卡爾港登陸,進攻維希政府統治下的塞內加爾。
在電影尾聲,畫面出現家家戶戶的茅草房外貼著的「法國頭目」大頭照從7顆星的貝當換成2顆星的戴高樂,塞內加爾也隨即宣示效忠戴高樂的「自由法國」。
非洲人不管是誰掌握法國主權,法國還是法國,自己依然是沒有主權。
此前,塞內加爾一直是接收來自台灣的援助。
現在中國取代台灣成為對塞內加爾最大的投資者是,中國取得道路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
若問起街上販賣佈滿沙塵的盜版光碟的小販,「台灣和中國,哪一個好?」,小販可能回:「阿哉?只要帶來好康的,哪個都好,無差啦」。
現在的塞內加爾人民不清楚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更別提二次大戰期間,分裂的法國的「維希和戴高樂」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