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oya、Kobe、Himeji、Gifu、Awaji yumebutai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在東亞閱讀村上春樹

讀過村上春樹的小說嗎?
據說每七個日本人就有一個人讀過《挪威的森林》。
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的作品不但席倦了台灣也風靡了包括韓國的亞洲到全世界。
但最近與村上春樹同為二戰加害國的日本學者批判「村上春樹打算透過文學偷渡一張【免罪符】給過去的日本帝國主義」,引起各方討論。
就在上個(3)月的30日,31日兩天,在韓國高麗大學100週年紀念館,由高麗大學和東京大學共同主辦的「在東亞閱讀村上春樹」的研討會上,東京大學研究所(語言資訊系)小森陽一教授發表命名「記憶的消去和歷史認識」的論文:『海邊的卡夫卡』此書之所以暢銷,其背景是日本社會集體對無意識(失去知覺)的慾望與作家的文學表現的結合下所產生極為危險的(歷史記憶)轉型。」




小森教授去年也在日本發表著作『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小森教授著述的核心:「日本社會,對於戰爭的記憶被定位為"無意識(失去知覺)的傷痕",從而在這個傷痕中尋求治癒集體的罪惡感」。
小森教授指出:尤其是『海邊的卡夫卡』,「雖然小說有寫到喚起讀者侵略戰爭的記憶的小故事,但都只是勾起讀者短暫的回憶,讓讀者承認"(歷史發生的)這一切都是莫可奈何的事"之後,就拋開所有的記憶」。

『海邊的卡夫卡』描述4歲時因母親的不告而別心靈受創的少年卡夫卡,15歲生日那天離家出走後發生奇特啟蒙經驗的故事。小森教授指出:小說中的卡夫卡在夢中強姦了母親,就讀者(=想要把“安慰婦問題“當作從來沒發生過的人們)來說,小發揮了"治癒(失去知覺的傷痕)"的功能」。

中國‧北京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的秦剛教授對於各界以非日本的‧脫日本的 給予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正面的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世界為何如此暴力?為何發生戰爭和暴力?『海邊的卡夫卡』一書沒有點出問題之所在」。

翻譯韓文版『海邊的卡夫卡』的高麗大學日文系的金春美教授在自己的著作「在韓國的村上春樹-表象與內涵」中提到:「在批判村上春樹這件事上,所有殖民時代的受害者都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但因為【都會的感性】或【政治的失落感】,(韓國人)將"村上春樹的世界觀"內化到讀者身上,所以有必要從文章脈絡重新解讀村上春樹的文學」。

【後記】
本文摘譯自朝鮮日報日文版,本人尚未拜讀『海邊的卡夫卡』,所以無法評斷這些教授們是否見識過人,還是太"牽強"?讀過這篇報導,是否會影響我閱讀『海邊的卡夫卡』的純白心境?

沒有留言:

##HID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