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不再報,狂牛病的疑慮就不存在了嗎?
日本今年七月再度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有感而發。
受到狂牛病的影響,日本從2003年12月起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一直到今年七月,終於再度開放,這也使得專門賣牛肉飯的連鎖店「吉野家」,相隔兩年半, 9月在日本各地重新推出牛肉飯。不過美國牛肉進口有限,吉野家只推出一百萬份試賣,(可能擔心消費者仍不放心狂牛病)只賣一天賣完就收攤。沒想到這讓牛肉飯饕客趨之若鶩大排長龍,一推出就立刻賣光光。
受到狂牛病的影響,日本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去年底曾經開放一個月,但卻在進口牛肉中,發現混雜了容易攜帶狂牛病病因“異常蛋白質“的尾椎肉塊,所以又下令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直到今年七月,美日雙方達成協議,同意限量進口,才讓美國牛肉再度能在日本上架.
狂牛病 BSE (Subacute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
就是牛之腦海綿狀病變,牛的腦內的細胞遭到破壞,出現了無數的空洞,看來就像是海綿一樣,發病後死亡。這種病變也會能傳染給人類。
BSE的病因來自於一種叫做「prion(普里昂)」的異常蛋白質,既非細菌也非病毒,因此無法靠藥物治療。預防感染BSE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吃牛肉“。
日本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理由如下:
普里昂蛋白質集中在牛隻身上的「特定危險部位」(例如:脊隨,腦隨)。不會滯留在牛肉或牛乳上面。因此要求美國去除「特定危險部位」的牛肉才能進口。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另一個條件:限定牛齡20個月內的牛隻。原因是普里昂蛋白質滯留於牛隻身上需要一段時間,產後20個月的牛隻應該不致於感染到BSE。
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理由是否能夠得說服民眾,買不買就得靠消費者自己判斷。
環境資訊中心 狂牛病相關聯結
~夜未眠,美國狂牛病~
美東海岸紐澤西州自由撰稿作家Janet Skarbek讀到當地報紙的訃文,得知和自己住在同一鎮上的女性「Carol Olive」死去的消息而感到事有奚竅。根據報導,這名女子死於CJD( Creutzfeldt Jacob disease 海綿狀腦疾),Janet 的一位女性朋友也於 2000年死於 CJD 。Janet 曾聽說100萬人當中只有1人有機會得到CJD ,但她周遭的人為何得到這個怪病的機率如此高?
for your ref
Janet 再繼續細讀相關報導,她發現了更奇妙的事情。死於CJD 這兩位死者生前服務於同ㄧ工作地點「GARDEN STATE Racetrack」一家當地的賽車場。100萬人當中只有1人可能得到的疾病,為何同一工作地點三年內就有2人發病死亡,事出必有因。
Janet藉著當地報紙的訃文開始循線調查當地死者與CJD的關連,她獲得了驚人的發現!她發現這家「GARDEN STATE」賽車場的100個職員中有2人,賽車場會員1000人中有7人得CJD死亡。此外,曾經在賽車場餐廳用過餐的人,也有人死於CJD。
Janet查出曾經在賽車場出入過,後來死於CJD者,前後共有13人。Janet懷疑餐廳所供應的牛肉感染了狂牛病,因為死去的 13人,1988~1992年間都曾經先後在這裡用餐過。
CJD(海綿狀腦疾)病因來自狂牛病的「突變性」之外,還有一種是「散發性」。 散發性是遺傳等因素所引起。突變性與散發性患者的腦波不同,發病年齡也相異。 散發性大部分是在40歲以下發病;突變性以10~30歲發病的機率最高。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被誤診。
Janet 追蹤13人都被診斷是屬於散發性(遺傳)CJD。 但散發性CJD100萬人當中只有1人有機會,在健身中心的上班職員與健身中心的會員,發病率竟高達好幾千倍。 Janet 認為這13人不是散發性CJD,而是餐廳供應的牛肉出了問題。 於是將自己的調查結果交到疾病防治局(CDC)與農業部。
Janet 的努力石沈大海,完全得不到有關單位的回應。 後來在2003年12月,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屠場發現得了狂牛病的牛隻,造成全美大騷動之後, Janet的努力才受到海內外媒體的重視。之後,CDC下令紐澤西州當地保健局根據Janet 的線索繼續追蹤調查, 但結果是「13人全部是散發性CJD;非突變CJD。美國沒有發生狂牛病,更沒有突變性CJD發生」。
後來有3位死於CJD的死者家屬先後打電話給Janet 「我死去的家人曾經去過那健身中心」。 其中1位是紐約巨人隊的經理喬治楊的妻子,她看到紐約時報的報導後立刻打電話給Janet, 「我們夫婦也到過那家健身中心的餐聽用過餐」。
for your ref
Janet 認為牛肉的流通範圍相當廣,自己發現的個案不過是狂牛病被害全体的冰山一角。 事件發生後,健身中心經營不善關門歇業。提供餐廳牛肉的來源根本無從查起。
Janet 不是醫生更不是獸醫專家,CDC或農業部的判斷也許是正確的。 但從整個事件的發展來看,美國政府、特別是農業部,重視畜牧業者和生產者的利益,置消費者的安全於不顧的行徑令人髮指。
for your ref
Don't trust USDA about mad cow
Strange Ban on Testing Beef
英媒體批美國狂牛檢驗水準世界最低
http://www.guardian.co.uk/international/story/0,3604,1120732,00.html
★飼養方式 大增感染風險★
引起狂牛病的普里昂蛋白質的產生與傳播,是由於飼料中加入牛、羊的骨粉與內臟製品所導致的後遺症。牛隻吃了含有普里昂蛋白質的肉或飼料就會感染狂牛病。
人類如果吃進的牛肉是被混了狂牛病的腦隨與脊髓,普里昂蛋白質進入人體內,潛伏數十年之後有可能發病。
世界各地的肉品業者,屠宰家畜時,不可食用的部位(內臟,骨頭,腦髓等)以高溫溶解成“獸脂“的作業稱作“rendering“。做“獸脂“剩下的粉末再製成「肉骨粉」混入給小牛喝的人工乳內,或著當作飼料。
19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時,農民為了節省成本,有效運用rendering作業的結果是,得了狂牛病的牛隻的腦髓裡的普里昂蛋白質,就在rendering過程中被分解(不活性化)然後直接滲入飼料和人工乳內,再輾轉傳染給其他牛隻。
終於在1980年代英國發現大量感染了狂牛病的牛隻。英國有100人以上死於狂牛病,已經感染了狂牛病但還沒發病的人數可能更多。 最近英國在手術後被取出保管的患者的盲腸或扁桃腺的細胞中,檢查是否有殘留普里昂蛋白質。結發現1萬2千當中有3人感染了普里昂蛋白質。以這個比率乘上英國人口,估計有4000人感染狂牛病。
for your ref
★問題的發生和現代畜牧業的大量生產模式關係密切★
「現代牛肉大揭密」影片指出,美國肉牛其實很少能吃到青草,畜牧業為了讓牛隻快速長出肥美多汁的肉質,而餵以玉米為主的飼料。這樣的成分並不是牛的自然食品,牛隻消化不良而導致細菌污染的可能性也就大增。
此外,密集放牧使得大批牛隻密密麻麻地擠在柵欄內,不祇少有機會在空地上走動,甚至吃喝拉撒睡,都在狹窄的空間進行。片中俯瞰的鏡頭顯示,牧場地面是一片牛糞形成的黑土,晚上牛就睡在自己和同伴的大便上。這樣的生長環境,當然會造成許多感染機會。
牛隻屠宰也以現代生產線方式作業,大批的牛吊在生產線上移動,不同工人則重複單調的切割動作,其工作模式類似汽車的組裝(工人開玩笑說,這是牛隻的拆解)。
管理階層為了增加生產效率,力求縮短每頭牛平均所需的宰殺分解時間,快速作業的要求,導致了工人因疏忽而污染牛肉的可能性大增。
其中風險最大的是內臟取出的過程,若不小心讓大腸中的糞便漏出,就可能造成病菌污染牛肉。
此外,為了達到美國消費者喜愛的肥美多汁口味,肉品工廠把來自不同牛隻身上的肥肉和瘦肉混合絞拌,以便快速大量地製造肥瘦比例一致的漢堡肉。
一片漢堡肉可能混雜了上百頭不同牛隻的肉,萬一其中有一頭受到污染,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後也無法追索感染牛隻的來源。
這使得食品感染的風險大增。雖然美國政府派有衛生督導人員檢查,但是上個世紀初制定的法令早已趕不上現代屠宰場的管理需求。
雖然柯林頓政府時代對相關法令有所檢討修訂,但是在財力雄厚的食品業者遊說壓力下,仍舊有許多的管理漏洞。
★種植飼料 影響生態環境★
低廉肉品的隱藏代價不祇由消費者付出,貧窮國家的生態環境也遭殃。
英國的衛報報導,狂牛病使得飼料不能加入動物內臟和骨粉。為了讓牛隻快速成長,不少畜牧業者改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黃豆來餵牛,巴西等南美國家因而加速砍伐雨林來種植黃豆,以因應出口牛肉到歐美市場的需求。
據估計,每年被砍掉的亞馬遜雨林面積相當於英國威爾斯一地。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人工管理的水資源當中,九○%用於農業生產。
生產一公斤的小麥平均耗費一千七百九十公升的水,但生產一公斤的牛肉卻要耗費九千六百八十公升的水。然而,目前全球河川水資源的使用已經接近飽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已開發國家人民若不改變偏重肉食的飲食習慣,未來將難以避免嚴重的環境危機。
一口鮮美的牛肉,付出的代價是個人生命風險與生態環境迫害。
冬天吃火鍋很贊! 您,還是決定吃(牛)肉嗎?
相關連結:
Blossoms over beef: The ban remains the same
Mad Cow Case Casts Light on Beef Us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